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教育 >> 实践教学 >> 正文

我校学子在全省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大赛中喜获佳绩

发布者:欧阳晓斐 [发表时间]:2021-12-01 [来源]: [浏览次数]:

在11月27日结束的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湖南赛区的比赛中,我校本科一组团队和本科二组团队双双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这是我校首次组织两只团队参加这一赛事。

本科一组获奖选手为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1904班田靓、日语1902班周紫云、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2101班陈思瀚。他们以原创案例“Fox-eye for Solidarity?: Housewarming in Houston”跻身全省决赛。这一基于一名选手在休斯顿的跨文化交往经历而研发的案例讲述美国休斯顿大学三名不同文化身份的大一新生——休斯顿本地黑白混血儿Carmen、 湖南邵阳留学生欣雅,东京留学生Sato——因为Carmen在庆祝自己乔迁之喜的晚会上化“眯眯眼”妆引发的跨文化冲突。三位选手运用金荣渊(Young Yun King)的跨文化冲突理论对上述冲突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冲突的策略,特别提倡欣雅在冲突中为争取Rona Hanualani之所谓“跨文化公正”(intercultural justice)所采取的ACT路线——提高自身跨文化意识(awareness)、必要的批评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深思熟虑的个人与集体行动(thoughtful action)。

本科二组的获奖选手为科技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01班郭艺娴、会计专业2002班曹诗琪和国际贸易专业2001班张玉蕾。 她们自主研发案例为“No Poverty Land or a Bad Bargain?”,围绕某大学拉美(巴西)留学生对于《山海情》中扶贫工作方式方法的一些不解而与两位中国学生展开的跨文化对话。三位选手采用GLOBE(Global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ffectiveness,全球领导力和组织行为有效性)项目组基于Hofstede文化维度理论而拓展的各国文化价值观对讨论中涉及的冲突点进行了分析,着重解释了以持续性发展为特点的中国式扶贫政策背后所隐含的集体主义文化价值观和儒家文化传统中的“仁义”思想。

外国语学院高度重视此次赛事,委派凌建娥老师负责组建指导老师团队面向全校选拔人才。本科一组指导老师为凌建娥、丁娜;本科二组指导老师为公共英语系周蓉、王雪,领队为欧阳晓斐。在此期间,指导教师团队带领学生开展稳扎稳打的备赛,通过校赛提高全校学子的跨文化学习热情,意识到英语学习过程实为跨文化教育经历,意识到在全球交往日益频繁、“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持续进行的前提下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是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参加省赛角逐的原创案例及分析则充分展示我校学生在多元文化生活语境下对于跨文化冲突的敏感性,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跨文化冲突的能力。

外国语学院依托“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等学科竞赛平台为契机,整合多方资源,努力探索既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又符合我校实际的外语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中国情怀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外语人才培养和外语课程思政的重要目标。在学校大力支持下于2020年9月落成的外语文化体验中心作为跨文化能力实训基地在本次赛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中心是我校“卓越外语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一(从左至右):本科一组获奖选手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1904班田靓、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2101班陈思瀚、日语1902班周紫云】

微信图片_20211201105802

【图二(从左至右):本科二组获奖选手科技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01班郭艺娴、国际贸易专业2001班张玉蕾、会计专业2002班曹诗琪】